资讯 这部国片,真抽象啊!!!
赞助商
首页 资讯 电影资讯 这部国片,真抽象啊!!!

这部国片,真抽象啊!!!

院线片也是好起来了!

都可以搞抽象了!

就在明天,4月8日,你将有望在电影院欣赏到本年度最抽象的一部国产片。

好吧,如果你和我们一样,对国产独立电影有着深切热爱的话,可能也猜到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哪部了。

没错,就是《东四十条》。

最早关注到这部肯定是在2023年的平遥了。

《东四十条》号称是以“纳米级的成本”,收获了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两项大奖,费穆荣誉·评审荣誉和青年评审荣誉·特别表扬。

从平遥回来之后,它在北京电影节,也收获了相当多的关注,甚至一票难求。

好在,从明天开始,只要你想看,直接在家门口找个电影院就行了,不用抢票,不用拼手速。感谢全艺联。

展开全文

对于我等北漂青年来说,看《东四十条》肯定是很有感触的。

毕竟,这就是一部很“北京”的电影。

影片的主角是两个不务正业的北京街溜子,整部电影的取景地就是在北京的鼓楼,时间也横跨了鼓楼的一年四季。

无论你是否曾经生活在鼓楼,这部电影应该都能够满足你对于北京的一些特定回忆、纪念或是想象。

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,《东四十条》又是一部不那么常规的电影。

感受下,它的剧情梗概是:两个租住在北京胡同里的年轻人,因为看到一张寻鸽启示,就决定开始找鸽子。

相信你已经能从这短短的一句话里感受到抽象了。

尤其是当你听到男主角在一本正经地说:“别老想那些不切实际的,我们一起……”

你以为下一句应该是“找个班上吧”。

结果人家说,“我们一起找鸽子吧。”

当然,如果再往下看就会发现,更离谱了,他们连鸽子都没有认真在找啊。

这两个人只是在假借找鸽子的名义,在街上散步,在草坪吹风,在河边扯淡。

所以,对于他们来说,找鸽子既不是过程,也不是目的……

那它到底是什么?

什么也不是,它就是发生了。

嗯,只要带着这种精神状态去看《东四十条》就可以了。

没错,关于这部电影,你一定要有的一个心理预期就是,这不是那种要讲故事的电影,更不是那种要教给你一个大道理的电影。

但是,它的确是一个很好玩的电影。

一个能在你的预设之外、玩得很嗨的电影。

比如,男主角东四经常接到外卖员打来的电话,然后他就会很有礼貌地跟对方说,你把外卖挂门把手就行了。

另一个十条就会说,我发现你经常不在家点外卖啊。

东四回答,其实不是他点的,是有一个陌生人,总是留他的手机号点外卖。

此刻我的心情就是:……靠,这也行。

在胡同里碰到一个喝醉的路人,对方向东四和十条问路:“出路在哪里啊?”

他们超严肃地回答:“生活没有出路。”

或者是在胡同里,下雨了。

突然就有一个玩偶熊过来,抱着头跟他们一起躲雨。

你不知道这个熊是怎么来的,反正他就是来了。

所以,其实也会觉得,这并不是一部很“无聊”的电影。

恰恰相反,它是很“有聊”的。

整部电影的趣味性就在于,它不需要用一个故事来抓住你的注意力,它所讲述的也不是一个个精心编排的故事,而就是一段段的生活。

那些好玩的、有趣的、灵光一现的东西,都是来自于生活本身。

我也相信,主创一定是对生活很敏锐、很有想象力的人,才会捕捉到这么多丰沛的、生活化的细节。

包括电影里很多的空镜头,去拍鼓楼的天空、电线杆、小鸟、街道,有时候也会突然一阵恍惚,然后想到,我自己有多久没有这样去观察生活呢?

生活似乎在这部电影里被放大了。

可能你会想到自己,想到自己的生活,或者一些别的什么。

无论想到什么,那个瞬间,其实就是很珍贵的。

在这一层面上,《东四十条》虽然立足于鼓楼,但其实讲的还是人。

又或者说,它捕捉的,就是一种当代青年的精神状态。

说到底,什么是“抽象”呢。

抽象这个词刚刚出现的时候,似乎觉得它是个贬义词,后来发现是个中性词,现在好像还变成了褒义词。

毕竟,所有那些在“规则”之外的、不太“正常”的东西,都是抽象的。

那些荒诞的、虚无的、戏谑的。很有趣但是很无聊的。很没逻辑但是能让你会心一笑的东西……

如果说它们的对立面是“正常”,又是谁在定义正常呢?

如果996就是正常,买房买车就是正常,按部就班、结婚生子就是正常……除此之外,我们还能不能拥有另一种生活呢?

很多人都想得到答案,但是都没有答案。

正是在这样的无解里,社交媒体上才会出现这么多的“抽象人”“乐子人”“老鼠人”……

这些看似千奇百怪的生活方式,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种共鸣。

我们想从“搞抽象”这件事里得到的,除了快乐,其实也是共鸣。

而电影《东四十条》所指向的,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共鸣。

在街溜子们看似离经叛道的生活背后,影片所折射出的,是当代年轻人的集体困境。

高不成低不就,上不去下不来,不是不想干,而是暂时干不了。

于是,也就“卡”住了。

“卡”,是一种停滞不前的生活状态。一种看似很忙碌,却又一无所获的失落。一种站在十字路口,不知该去向何方的别扭和尴尬。

这个时候,该怎么办呢?

至少,在躺平和内卷之外,《东四十条》提供了另一种低能耗的应对方式。

就当这是一场“游戏”,主线任务进行不下去了,就去做支线任务,去看看另一条路上的风景。

也许这时你就会发现,你的人生,其实并不是只有一条“主线”而已。

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,或许可以去看看《东四十条》的幕后纪录片《卡住的人》。

这部只有短短七分钟的纪录片,其实就讲了一件事:

如何在支线剧情里玩得尽兴,如何在被“卡住”的同时,也做成一些事情,甚至是拍出一部电影。

一个毫无经费的穷鬼剧组,是如何零帧起手,拍出一部影展热门电影?

说起来可能比“找鸽子”还更抽象。

剧组的常驻工作人员,一共就是两个导演、一个监制、一个摄影师、一个录音师,以及两位主演。

没钱租灯光,就全片使用自然光。

当然也请不起司机,共享单车就是交通工具。

夏天,怕珍贵的演员被晒化了,就加入了荷叶做道具,还学习了荷叶的保鲜小技巧。

冬天,鼓楼下雪了,就是大自然的天然置景。

还有北方被冻住的河,也成为了全片最高光的场景之一。

这看起来很不可思议,但总之,他们就是把事情做成了。

虽然设备上没有那么豪华,但成品质地并不草台班子,不仅在平遥拿了大奖,还会让你觉得很感动。

从这个层面上来说,这部电影的幕后和台前一样重要。

当你明白了《东四十条》是如何被拍出来的,也就读懂了,为什么《东四十条》会是这样一部电影。

东四和十条每天无所事事,在街上闲逛。宁可找鸽子,也不肯找个班上。

他们看起来是一群怪人,但也是一群普通人。

他们并不虚无,反而很有生命力。

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二环,在一种规范的生活样本之外,他们还尝试去打破些什么,建立些什么。

正如在电影背后,也有这样一群人,明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真正地拥有东四十条,但还是将《东四十条》变成了一部只属于自己的电影。

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理想主义呢?

电影里有一句台词,鼓楼的人的青春只是比别人长一些,但它最后还是要结束的。

一定要结束吗?可不可以不结束呢?

我相信电影的主创,可能正是在这样的疑惑里,拍出了这部电影。

全片都充斥着各种无厘头的对白,但偏偏,影片的结尾是没有台词的。

它就是一个沉默的长镜头,两个穿着“奇装异服”的人,脚踩在冰上,明明没有穿溜冰鞋,还是在很认真地、很快乐地滑冰。

也许他们给你的感觉是格格不入的异类,是与众不同的边缘人。

但,他们也在很认真地生活。

至于这条河最终要通向哪里,答案并不重要。

你知道它是要结束的,就像你知道长镜头是要结束的,电影是要结束的,青春是要结束的……

但你还是希望,他们能在这条河上继续滑下去。

万一呢?

《东四十条》注定不会是很主流的一部电影,可能也只会有一小群人喜欢它。

但这其实也是我们想推荐它的原因之一。

电影不是只有一种风格和类型的。

电影可以是任何样子。

电影没有定义。

只要你有一台小摄影机,甚至一个手机摄像头,你就能拍出一部电影。

那同样的,生活也不是只有一种方式。

被卡住的人,生活停滞不前的人,能不能也过得很开心?

我想,是可以的。

至少在看《东四十条》的时候,我还是很开心的。

所以,最后还是帮忙吆喝一下。

影片将在4月8日全国艺联专线上映,叫上你的搭子,愿意陪你一起奇奇怪怪的朋友,一起去看吧。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‘最帅康熙’TVB演员马浚伟辟谣考公上岸:不是公务员,而是无薪义工
下一篇
又口碑扑街,梁朝伟新片开分,只拿到4.7分!

评论

共 0 条评论